春夏之交,天气忽冷忽热,抵抗力差的人,身体往往适应不了这种急剧变化,感冒病例也随之增多。立夏过后,随着雨水的增多,湿度也增大,食物容易变质,胃肠道疾病增多。在这种天气下,该如何养生保健?中医专家指出,春夏之交的保健养生要谨记两点:养护阳气、健脾祛湿。 养护阳气 中医认为,万物生长要顺应季节自然。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在春夏之交,自然界阳气升发,养生宜顺时而养,需要护养体内阳气,使之保持充沛。首先是饮食调理,多吃辛甘微温食物,像韭菜、生姜、蒜等,不仅能让阳气升发,有助维护人体阳气,同时,还有温散祛湿的作用。 春夏养阳除了在饮食方面下功夫外,睡眠也十分重要。中医认为,熬夜容易耗损人体的阳气和阴液,阳气耗伤会导致精神疲倦、火气上升,出现咽喉痛、长暗疮等症状。因此,要注重睡眠,尤其要注重子午觉,即中午12点~2点和晚上12点~2点,这两个时段阴阳相交,要平静入睡。特别是晚上12点~2点,人体产生的褪黑素比较多,这时候要进入深度睡眠。晚上过了两点再睡,就算再睡10小时都很难补回来。中午也是阴阳之交的时刻,也应睡一下,下午精神也会好许多。值得提醒的是,这时候气温不稳定,容易受凉感冒,所以要注意保暖。 健脾祛湿 这段时间由于雨水多,湿气重,湿热之邪入侵人体,人会感觉身体困重、胃口差、舌苔厚腻、大便溏稀等,因而要注意健脾祛湿。 莲子、淮山、茨实、薏米、扁豆等都是不错的健脾祛湿的汤料。此外,多运动也可以祛湿,人体出汗即可把体内的湿气发散出来。如果天气好,要多外出做运动,因为太阳是最廉价的化湿剂,太阳照到哪里,湿气化到哪里。
(编辑:张琳)
|